中央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大 自治区政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简
搜索
icon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回到首页

建强人才堡垒:打造博士后人才集聚高地 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2025-09-24 17:37
  • 来源:人社厅
  • 访问量:
  • 【字体:      
  • 分享: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设立100亿元新疆人才发展基金实施自治区重点人才计划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及自治区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要学科挑大梁、当主角,“最强大脑”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措并举强队伍

博士后是我国战略人才后备力量,青年科技人才生力军,也是有效链接教育、科技、产业的重要群体自治区2000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已设立207个博士后站,累计招收博士后1949人,在站博士后人数达7602023年,博士后进站206人,较2022年增长41.1%,创历史新高。2024年进站210人,今年有望突破220人,新疆博士后人才招收培养工作已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博士后群体正日益成为新疆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中坚力量自治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与日俱增

为不断做好自治区博士后工作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吸引积聚更多优秀博士后来疆创新创业,新疆目前正逐步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博士后人才的新态势。博士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发展生态逐步改善,博士后群体作用发挥日益凸显。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是我区2000首个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设站初期博士后招收困难,勉强维持设站资格。从2016年开始,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特变电工充分利用与高校合作机制,创新引才机制,通过“自有博士全职进站+外部高校兼职进站”引才模式,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进站博士后逐年增加,目前已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41人,并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2家疆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流动站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目前特变电工已有5名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连续4年获得自治区优秀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荣誉。博士后人才队伍已成为特变电工研发的主力军,为公司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做出重要贡献。

健全机制打基础

近年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服务细则(试行)》《关于做好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士后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博士后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从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加大博士后引进力度、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支持激励、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服务举措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我区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博士后工作根基更加牢固。

在人才培养方面,压实合作导师责任,鼓励具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和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顶尖人才,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对本学科领域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每年遴选支持一批博士后学术交流和博士后服务基层活动。

在服务保障方面,常态化征集我区设站单位博士后人才需求,积极参加或举办国内外博士后人才交流和招聘活动,对举才荐才效果显著的个人和引才成效突出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予以扶持激励。畅通博士后来疆留疆绿色通道,设立博士后站的事业单位可按有关规定核定使用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编制引进博士后。获国家有关支持奖励的博士后,可申请认定高级职称。

在考核评价和支持激励方面,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加强进站审核,健全平时考核,严格出站考核。依据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领域博士后实行分类评价。对获选国家层面支持的博士后人才计划项目、活动、资助等给予配套支持。

相关博士后站也不断跟进完善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制度,在博士后待遇、成果奖励、职称认定等方面提出创新举措,激发博士后创新潜能。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除为博士后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外,还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博士后住房、随迁家属落户、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和后顾之忧,让博士后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动打破产学研壁垒,创新构建“项目-教学-实践-转化”四维贯通的产教融合育才体系,将重大工程实践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前沿科技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强化投入谱新篇

自治区2007年设立博士后专项资助经费,17年来累计资助优秀博士后225站次,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659人次,资助金额4164万元。2022年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支持博士后225人,全周期支持资金10566万元;支持优秀博士后站29个、新设博士后站43个,全周期支持资金6040万元。2022年以来,自治区投入博士后相关支持资金为过去17年的4倍,博士后工作迎来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

自治区207家博士后站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20多个行业领域,已基本实现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经统计,我区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博士后研究人员累计发表论文6423篇,主持或参与项目4239个,获得专利1437项,主持或参与撰写论著427部,获得各类奖励695项。尤其是2022年以来,我区获支持的36个博士后站共招收博士后231人,获得奖励省部级以上奖励110项,转化科技成果86项,解决关键技术61项,主持科研攻关和重大课题222项,授权发明专利112项,出版专著17部,发表论文577篇(其中SCI469篇),培养帮带本地人才736人,带动和产生经济效益28.8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国家和自治区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成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站博士后秦景秀,在中亚地区水资源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学术论文。新疆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郭玉杰带领团队历时三年攻关,将每吨价值不足千元的畜禽骨副产物,转化为售价十几万元的高端运动营养膳食产品,相关研究成果获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博士后工作站始终践行“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的核心理念,将培育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提升至与科研攻关并重的战略高度。新疆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自治区党政领导和相关工作部门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