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大 自治区政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简
搜索
icon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回到首页

以技铸魂,以评育才——记新疆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 2025-08-05 18:56
  • 来源:人社厅
  • 访问量:
  • 【字体:      
  • 分享: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年的壮阔征程中,技工教育的深耕与技能人才的成长,始终是支撑区域发展、厚植民生根基的重要力量。从戈壁荒原上的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产业园区,从传统技艺的口传心授到专业化的技能培养体系,一代代技能人才的培育与评价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紧扣产业需求,用“技”的积累筑牢发展底气,以“评”的革新激活人才动能,书写了“技能改变命运,匠心成就未来”的生动篇章。

一、技工教育:人社政策架梁,铺就成才通途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早期依托行业需求,通过企业“师徒制”、行业技工学校等形式,为石油、煤炭、纺织等基础产业培养了首批技术骨干。随着时代发展,逐步构建起“院校+企业+基地”的立体培养模式,让技能学习更贴近实战。如今,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技工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激光设备操作与维护、光伏组件制造等专业快速落地,实现“专业跟着产业走,技能围着需求转”。当前,全技工院校总数达到143所,在校生规模12.12万人,年均培训规模超过100万人次。

过去,技工院校的实训设备简陋,教学资源有限,许多学生只能在理论学习和简单实操中摸索技能,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人社部和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技工院校的硬件设施焕然一新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走进霍尔果斯市技工学校,现代化教学楼、实训室一应俱全,结合自贸区需求设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等专业,1884名在校生在这里打磨技能。这些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就像一个个“技能孵化器”,把当地人从“体力型劳动力变成“技能型”人才,让大家有底气端稳“技能饭碗”,小基地撬动就业结构大优化,筑牢民生发展根基。

2024年12月,和田县高级技工学校的跨省实习宣讲会现场,视频连线那头,优秀实习生代表阿不都许库尔·阿卜杜力艾海提的故事,让台下2023级学生与家长听得入神。这个从和田走出去的年轻人,靠着跨省实习,技能提升了、视野拓宽了,还挣到钱缓解了家里的压力。“一人实习,全家受益”,这不是个例。小实习,撬动的是就业增收的大民生,让青春的奔赴,成为改变家庭命运的起点。

2024年8月,首期技工教育人才援疆培训班的举办,为新疆技工教育再添新动能成为新疆技工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来自19个援疆省市的专家与本地教育工作者共商发展,120余名援疆教师分赴20各地技工院校,以校长+中层+骨干教师模式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教学水平。江苏援疆团队聚焦伊犁10+1”特色产业集群和“1+10+X+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动发挥“种子”和“桥梁”作用。山东援疆团队推动英吉沙县技工学校升级为高级技工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程的优化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全方位发力,使技工教育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相连,为当地培养了更多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些援疆力量的加入,为新疆技工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新疆技工教育迈向更高的台阶,向着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技能人才评价:从单一到多元,激活人才成长活力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无疑是新疆技能人才培养历程中的关键驱动力。在过去的七十年里,评价标准实现了从“唯学历、唯资历”到“重能力、重实绩”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犹如一场及时雨,打破了传统评价模式的束缚,让更多实干型人才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开放的环境。技能等级认定不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证书,它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是开启幸福生活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的打造者,正是人社政策精心编织的惠民网络。

2020年,全疆全面启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员工技能水平今后将由企业自己“说了算”,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的“接力棒”从政府手上交到了企业手上。企业可根据岗位需求,自主开发评价标准、组织认定考核,把“能不能干、干得好不好”作为核心标尺。当前,全区开展自主评价的企业已达到85家。在新疆某风电装备企业,一线工人通过“实操答辩+成果展示”,直接认定为“高级工”,薪资随等级提升30%,打破了“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的旧局。

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这不仅是对劳动者技能提升的经济奖励,更激励着大家主动学习、考取证书,提升职场竞争力。这一惠民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学习热情,10万余名劳动者踊跃参与。喀什纺织女工阿孜古丽用补贴款支付了高级纺织工的培训费用,现在月收入翻了一番。“政策让我们学得起技术,过得上好日子。”阿孜古丽说。截至目前,全区申请补贴金额累计近2亿,不仅增强了自身在职场上的“硬实力”,也为新疆当地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

回望七十年,新疆技工教育与技能人才评价的每一步跨越,都深深烙着人社政策的印记。从技能培养的“兜底赋能”,到等级评价的“价值重塑”,再到民生福祉的“全面托举”,人社部门以“铸魂育才”为使命,让技能成为新疆发展的“硬支撑”、群众幸福的“好依靠”。未来,这条“以技立身、以评赋能”的道路,必将在人社政策的持续滋养下,绽放更璀璨的光彩,为建设美丽新疆注入澎湃的技能动能。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