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秋天,是我与社保结缘的开始。彼时刚入职的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还停留在“每月缴费、老了领钱”的字面意思里,直到坐在经办窗口,听着参保群众口中“养老钱”“后半辈子依靠”的念叨,我才慢慢明白:这张小小的养老保险缴费凭证背后,装着的是千万家庭对未来的期待,而我的工作,就是守护好这份期待。
一张“看不懂”的缴费单,让我懂了责任
刚上岗的第一个月,我就遇上了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老人。那天临近下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大厅,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本,放在我面前:“姑娘,你帮我看看,我这养老保险是不是缴够了?明年能不能领钱?”我拿起那个红本,是1996年-2003年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手工记录本,上面清晰的记录着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金额等信息。大爷说他叫张建国(化名),之前在一家国企上班,后面就下岗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缴费,近几年开始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养老保险,但是缴费年限不够,通过单位找到当年的缴费记录本,不知道能不能计算工龄,现在快60岁了,心里慌得很,怕之前的钱白缴了,老了没依靠。我一边安抚大爷,一边在系统里查询,系统里清晰的记录着近几年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的缴费记录,但未显示红本上的缴费记录。看着大爷焦急的眼神,我耐心解释,告诉大爷,社保缴费记录原来都是手工账,电子信息化以后才开始系统记录,手工账我们也认,可以通过电子影像和查阅档案记录等方式找到当时的财务凭证就可以过账。那天我与档案室工作人员翻阅当时的纸质档案,在2003年的台账里找到了张建国的名字,一笔一笔核对,确认他从1996年到2003年,每年都按时缴费,根据这些印证材料,按照经办要求给大爷办理了过账业务,当我把打印好的缴费明细递给大爷时,他用粗糙的手反复摩挲着纸页,眼眶红了:“姑娘,谢谢你啊,这下我心里踏实了!明年我就能领养老金了,不用跟儿子伸手要了。”看着大爷的笑容,我突然懂了“社保工作人员”这六个字的重量——我们手里的鼠标、眼前的系统,连接的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个个普通人的晚年安稳。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帮群众查询记录,都会多问一句“要不要打印出来留存”,因为我知道,那张纸对他们来说,是比存折更重要的“定心丸”。
一次“跨市的求助”,让我懂了守护
2021年6月,我调到了职工养老保险处,每天协调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处理大量的跨省、跨市转移业务。很多人换工作时容易忽略社保转移,等到快退休了才发现,各地的缴费记录没合并,影响养老金计算。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林芳(化名)的大姐,她拿着五张不同城市的社保缴费凭证,急得快哭了。林芳今年48岁,之前在深圳、上海、杭州都打过工,每换一个城市就缴几年社保,可从来没办过转移。去年她回到新疆找了份稳定的工作,想着把之前的社保转到本地,眼看快到退休年龄,她怕这些年的缴费年限凑不够15年,领不到养老金。我接过林芳的材料,发现她的缴费记录跨度从2008年到2020年,涉及三个省份的五个社保经办机构,有些凭证上的姓名还有错别字,比如“林芳”写成了“林方”。我先帮她核对每个参保地的缴费起止时间,然后逐一联系当地的社保机构,说明情况,按规程申请更正姓名、补录缴费信息。
两个月后,当我把合并后的缴费明细交给林芳,告诉她“现在你的缴费年限已经有18年了,以后接着缴,退休后能领更多养老金”时,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姑娘,谢谢你!没想到涉及到这么多个省份的转移,你这么快就帮我办完了,以后我再也不用愁老了没人管了。”
其实这样的事,在转移窗口很常见。有的人怕转移手续麻烦,干脆放弃了之前的缴费年限。每次遇到这样的群众,我都会耐心解释:“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哪怕只有一个月的记录,也要转移过来,这都是你自己的钱,是你晚年的保障,而且现在办理转移接续很方便,已经实现了全程网办。”渐渐地,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社保转移,甚至有人换工作前,会先打电话来咨询“怎么转移社保最方便”——这让我觉得,我们的坚持和耐心,正在慢慢改变大家的认知,守护他们的“养老钱”,也变得更有意义。
一场“特殊的宣讲”,让我懂了传承
去年冬天,单位组织“社保政策进社区”活动,我负责给社区的老人讲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去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把“缴费档次”“养老金计算方式”都做成了图文并茂的PPT,可到了现场才发现,来的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看不清屏幕,有的听不懂专业术语。正当我着急的时候,王阿姨站起来说:“姑娘,你别讲那些条文,就跟我们说,缴哪个档次最划算?现在每个月按最低档次缴费,以后能领多少?”我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把复杂的政策变成了“家常话”:“王阿姨,您今年55岁,要是您以前一直是按最低档次缴费,交满15年,您的养老金大概每个月1500元左右。”老人们一听就懂了,纷纷围过来咨询,我一一解答,还现场帮几位老人算了“养老账”。有位李爷爷说:“以前总觉得缴社保不划算,听你这么一算,才知道缴得多领得多。从那以后,我开始琢磨怎么把政策讲得更接地气:给老人讲,就算“养老账”;给年轻人讲,就说“现在缴社保,是给未来的自己减负担”;给企业讲,就强调“按时缴社保,不仅是义务,也是留住员工的底气”。
现在的我,已经在社保岗位上工作了五年。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熟练,从第一次面对群众的慌张,到现在能从容解决各种问题,我与养老保险的故事,藏在每一次查询、每一次转移、每一次宣讲里。我们的工作,是在为千万人筑一道“安全网”,让他们无论年轻时走多远、干多少活,老了都能有一份稳稳的幸福。